在利用3D行为学设备录制行为视频的时候,每只动物的录制时长应该怎么确定呢?
1 个赞
这个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来定。我觉得可以分几种情况:
1. 比较明显的运动障碍类疾病的行为观测
如果动物肌肉和骨骼受到损伤,动物只要一运动起来就有明显的行为异常。这种情况观测个3-5分钟其实也够了,因为在观测的时间段,动物很大概率会表现疾病相关的行为特性。
2. 某些疾病相关的刻板行为的观测
刻板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,发生时间不确定。所以要有个基本的经验。比如SHank 3B 基因敲除的自闭症小鼠,一般会在10分钟内大概率会表现出重复的 Grooming。所以观测个10分钟就可以。
但有些异常行为不知道发生的频率,那就最好多录制一些时长,比如1小时。
3. 某些发作症状罕见的疾病
事先不知道何时会发作,那只能再多录制,几个小时,甚至24小时以上。录制完了之后可以进一步筛选行为发作的窗口期。
1 个赞
如果采集了几个12小时时长的视频数据,能不能将每个视频切成几段进行分析?